因为染色体翻了一番,被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称之为“新物种”的湖北超级多倍体水稻,4月17日亮相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受到了参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
超级多倍体水稻是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蔡得田教授为首的多倍体水稻育种科研团队,经过18年努力,培育出的“多倍体水稻”,结实率达到了80%,创下示范种植田亩产1400斤的佳绩。
蔡得田教授介绍,超级多倍体水稻育种基于植物进化原理,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将二倍体水稻的整个基因组加倍,形成多倍体水稻,并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形成多倍体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植株发育高大粗壮,穗大粒大,比二倍体水稻重3/5以上,具有米质优,抗逆性强,增产幅度大等优点。
据了解,目前各国的多倍体水稻结实率徘徊在25~35%之间,难以突破。1999年开始,蔡得田率领研究团队,联合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公司、武汉市农科院,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理论,构建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获得16项发明专利。
湖北多倍体水稻研究得到国内水稻育种界最知名的袁隆平、谢华安、朱英国三位院士的首肯,在研究策略上得到大师级指导,已经分别建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和谢华安院士工作站,与其研究团队加强了合作研究。由袁隆平院士授权,多倍体公司参与的“隆平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已经成立,对后期多倍体水稻产业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与谢华安院士签订了联合攻关协议。
目前,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学、市农科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争取多倍体水稻早日推广应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对于大面积应用只差“最后一关”的多倍体水稻也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提供科技资金给予大力支持。
据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介绍,日前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持多倍体水稻研发攻关”;武汉市也制定了“多倍体水稻研发及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黄陂武湖中试基地及资源圃二期;打造完善多倍体水稻研发平台;引进多倍体水稻人才;加强多倍体水稻知识产权保护;选育优良品系19个;中试品系10个;申报区试品种1个”等目标。
湖北多倍体水稻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悉,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秉承“南繁种世界源,中国稻世界粮”的宗旨,以“新时代,新‘稻’路”为主题,围绕 “乡村振兴与水稻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与水稻产业发展” 两大内容,创新性地打造了两大论稻、三大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种业米业企业代表齐聚三亚,共商水稻育种研发,共推水稻应用技术,享水稻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