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赵宇亮院士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院士带来的报告是“纳米生物效应分析及其医学应用”。报告指出,纳米材料已经从走出实验室,应用于各行各业。报告主要介绍了纳米颗粒对生命体系的影响,即纳米的生物学效应。目前,纳米毒理分析方法还存在很多瓶颈,包括纳米材料体外定量分析方法,纳米材料体内定量分析方法等,主要难点是定量分析方法的挑战。对于进入体内的纳米颗粒,缺乏体内器脏/组织中纳米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
体内分析方面,赵宇亮院士课题组建立了体内碳纳米管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揭示了超越化学物质代谢动力学的原理的新现象;建立定量分析方法,率先揭示碳纳米材料安全性规律,“纳米结构-效应”关系;建立了工业粉体纳米材料的纳米结构原位标记法,解决了工业粉体纳米材料的体内定量方法……细胞分析方面,建立硬X-射线nano-CT 3D成像分析方法,实现了单细胞中纳米颗粒的定位(x,y,z,t);实现单细胞纳米颗粒转运与定位的原位检测。单细胞中纳米颗粒分析方法采用ICP-MS分析溶液中单细胞。采用新的细胞固定方法,可以降低本底,提高检出限;采用新的质谱分析模式,碰撞池技术,提高信噪比,新进样系统,提高进样效率。研究了单细胞内微量元素的分布模式,单细胞中纳米金颗粒的定量分析。报告最后指出,纳米毒理效应在医学上可应于用纳米药物。
天坛医院教授 康熙雄
天坛医院教授康熙雄带来的报告是“质谱技术在检验诊断中的优势”。报告指出,精准医学时代具有多样化、精细化、获取间接信息的特点。质谱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具有多指标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质谱检测是精准检测的未来,与基因测序不同,质谱可进行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的表型分析。质谱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有:微生物鉴定、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诊断与研究等。质谱法检测与免疫分析、常规色谱法等相比,具有高通量、特异性检测、方法建立灵活、准确度好、快速等优势。
报告以血液营养分析、醛固酮检测、血液中Tg水平检测、维生素D2/D3区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为例,详细介绍了质谱技术在检验诊断中的优势。
新技术报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智立主持。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 尹宏瑞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尹宏瑞带来的报告是“纳米导向限制性酶解联合微流量LC/MS平台对单克隆抗体的高灵敏度检测”。微流量LC/MS可以达到在灵敏度与分析通量之间的平衡,稳定耐用。岛津半微量液质Nexera Mikros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稳定性、用户友好的特点,优化了色谱柱与离子源的连接方式,具有灵活的系统配置方案。用于曲妥珠单抗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数据重现性好。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胡墨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胡墨带来的报告是“超高分辨质谱技术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报告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三大法宝包括: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以及冷冻电镜。近年来,质谱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包括四种技术:HDX-MS,XL-MS,Native MS,Top-down MS。
德国IONTOF公司 Seven Kayser
德国IONTOF公司SevenKayser带来的报告是“Hybrid SIMS:A new instrument for high resolution organic imaging with highest mass-resolving power and MS/MS”。报告介绍了德国IONTOF公司的新型Hybrid SIMS(二次离子质谱)系统。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液质产品工程师 于擎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液质产品工程师于擎带来的报告是“质者玲珑,谱度非凡-革命性三重四级杆质谱Ultivo”。报告介绍了安捷伦于2017年推出的质谱新品Ultivo,“质者玲珑”是指Ultivo的体积只有液相检测器大小,而“谱度非凡”是指其性能优异,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其小巧的体型主要得益于创新的技术:专利的气旋离子导轨,超微离子滤片,双曲面四极杆,涡流碰撞室,可插拔电子倍增器,软件等等。
下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汪福意主持。
清华大学教授 欧阳证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证带来的报告是“医疗质谱技术与应用”。报告指出,从分析技术到消费者市场,中间需要经过实验室仪器、应用服务市场等阶段。报告介绍了清谱科技生产的Mini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该系统体现原位电离与小型质谱仪的完美结合,集样品制备、扫描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等功能于一体,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快速完成样品分析并极大简化操作流程。复杂样品,简单分析,快速报告;无需专业培训及特殊技术操作。报告重点介绍了MS/MS串联质谱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金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金兰带来的报告是“基于质谱技术的金黄地鼠脂蛋白成分表征”。报告指出,脂蛋白参与脂质转运和代谢,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脂蛋白和脂质代谢与疾病关系密切,脂质组学关联脂蛋白分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以金黄地鼠脂蛋白为样本,摸索了不同密度脂蛋白的分离方法,脂蛋白中脂质和蛋白质分离条件,建立了脂蛋白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建立了脂蛋白蛋白组学分析方法。
中山大学教授 李惠琳
中山大学教授李惠林带来的报告是“Analysis of protein complexes using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报告指出,对蛋白质结构采用质谱技术进行表征,可以得到从1维到4维的结构信息。蛋白质以及蛋白复合物的质谱表征技术主要有:Bottom-up、Top-down以及Native Top-down。报告重点介绍了Native Top-down MS技术。
报告还介绍了围绕Top-down MS技术的当前研究方向,主要有用于复杂装配的集成结构质谱,药物筛选和相互作用机理,PTMs的Top-down MS分析,MS方法的开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