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聊天的智能监护机器人已经入驻沪上养老院,防止溢出的不锈钢锅可以解决主妇烦恼,小小鞋垫也有减震、减压、矫正足部、促进人体迅速新成代谢等功能……今天上午,被誉为外贸出口“新春第一展”的第28届华交会在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在一系列紧跟科技潮流、体现创新能力的产品背后,是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的努力。
一副小小的手套也有研究所
研究院通常是和高大上的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谁能想到一家做手套的浙江企业也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为手套建设了一个研究院。
“我们是一家从事各类特种功能防护手套和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浙江康隆达特种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手套可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这款GPE手套在不添加玻纤和钢丝前提下,抗切割等级就可达到ANSI 4 级,并可反复清洗。MWK手套是用KELAR纤维制成的,在不改变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操作更灵活。这款抗切割耐高温手套不仅具有一般抗切割性能,并且可耐350℃高温。”
而在这些产品背后,是浙江康隆达手套研究院在2015年批准设立,这是国内首家省级民营企业研究院。目前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大部分已经产业化。
而在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的联合展位上,记者看到了一款会照顾老人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既可以做商场导购,也可以进入养老院和家庭,提供智能看护。”小船机器人的工作人员章喜梅表示,机器人可以陪老人聊天,帮他们买东西,接听电话,还能定时提醒其吃药。“如果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联网,只要老人说一声‘我想睡觉了’,机器人就会自动帮其拉上窗帘,关掉电视等。摄像头还能监控老人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目前已经有6台机器人入驻闵行的养老院“快乐家园”。
工艺升级撬动产业升级
我国传统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企业主动升级工艺水平、技术水平和科技能力,用机器人代替传统用工,用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使得一批传统企业在拿出创新产品的同时,也升格成为了技术密集型企业。
制伞业是个存在了3500年的简单行当,直到今天,伞骨加工制造仍是半手工半机械的。但梅花(晋江)伞业有限公司却用“伞骨工序自动化生产线”把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研究开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伞杆加工自动化、冲压工序自动化、伞槽成型自动化、伞骨中棒组装自动化等目标,明显节省了生产开支。”
而一家用上了机器人的嘉兴旅游制品公司则把劳动用工从120人减少到了60人。不但效率大大提升,产品的优品率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日本订单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东南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的小型外贸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局。只有具有核心技术、高附加值的品牌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打响开年外贸成交“第一炮”的华交会,各家企业早已知冷暖。“中国外贸企业这些年也在自我加压,把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作为企业发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