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 (记者 吴晓薇)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年会20日在京举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表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成效显着,但“四个并存”问题较为突出。未来,食品工业会在竞争格局更加激烈的基础上,继续长期保持积极增势,并将呈现出“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的发展趋势。
刘治介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中首位产业和全球第一大食品产业,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2-2016年食品工业增加值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图,食品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据《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12-2017)》相关数据了解到,近年来食品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上半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若不计烟草制品业,同比增长则达到8.3%,比全部工业高1.4个百分点。2012-2015年,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均超过了10%。从经济效益来看,食品工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2012-2016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017上半年,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59499.2亿元和409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6.9%。”
食品工业逐步形成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格局。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和优势的地位,中部、西部分别将农业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域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2013—2016年食品工业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图,2016年食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人民币,达到10633.9亿元,食品行业一直呈现进出口贸易逆差的状态,但近两年食品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进口。
为了保证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监管工作也日趋严格。刘治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党和政府的严格要求和大力推动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2—2016年,食品质量国家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抽检食品合格率为96.8%,其中,备受民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1%。
他指出,在总体发展成效显着的同时,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四个并存”特征。即生产集中度提升与“小、弱、散”并存、绿色高新精深加工与粗放生产方式并存、品牌价值凸显与自主品牌培育不足并存、食品安全稳定向好与风险隐患严峻并存,导致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造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对此,他坦言,食品工业正面临“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的攻关时刻,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加大倒逼力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建构更加有效的市场机制、更加精准有度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将最大限度激发出食品企业的活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优质产能,改善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等相关政策也为我国食品工业国际化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长期来看,我国食品消费将保持积极态势,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刘治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据估测,未来十年,中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食品消费由生存性消费向健康性、享受型消费转变。就区域而言,城市中高端食品消费能力不断加大,农村大众化包装食品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就收入结构而言,随着收入的改善,低收入群体将大幅增加肉制品和乳制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将推动对健康、有机等中高端食品更多需求。就年龄结构而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于明显,60岁以上人口每年将以3%的速度增长,老龄化催生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巨大商机。
未来,我国食品工业既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又面临来自移动互联网大时代的新竞争。刘治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新的“大食品”时代已经来临,以“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日渐显现。顺应“大食品”发展趋势,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饮食需求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加快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我国由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迈进,这正是食品工业面临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