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呈“逆袭”态势,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降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增速高于总体。
张骞通西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胡豆、胡萝卜等食材;明代盛边贸,中国又引进了番椒、番薯、番瓜等农作物……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沟通中原、西域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经济贸易路线,更是一条感受、品味灿烂饮食文明的美食线路。古往今来,在来往商队的驼铃声声中、在互通有无的车来轨往间,世界各地的一些饮食传统就这样被保留下来,“一带一路”传递着一滋一味,温暖着一情一意。
“一带一路”沿线食品贸易中,动植物油脂、水果、水产海鲜的占比排名前三
随着 2018年11月5日-10日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进入倒计时,扩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已然成为热门话题。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展商云集,境内外5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品牌达到20%。博览会上举行了“2017‘一带一路’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主办方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商情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一带一路”进口食品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呈“逆袭”态势,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降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增速高于总体。
本次报告调用了国家海关总署11个大类、22个小类、109个国家2013年以来食品贸易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等多种大数据分析方法,从贸易额、贸易商品类别、贸易国家等多个维度,结合上海商情信息中心零售监测系统近200个快速消费品品类连续5年的数据,分析了201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现状和发展态势:
1)2013年-2016年期间,分品类来看,动植物油脂、水果、水产海鲜的占比排名前三,其中,水产海鲜、杂项食品、乳品蜂蜜、肉类贸易额同比上升。其中咖啡产品、瓶装葡萄酒的同比上升比较明显,越南、马来西亚的咖啡,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的葡萄酒开辟了中国新市场。
2)分区域来看,中国与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区域的食品贸易最为活跃,贸易额占比超过7成,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次是以俄罗斯、乌克兰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占比从2013年的4.7%提升至18.7%;再次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占比在4-5%左右,比较平稳,没有太大变化;中东欧、东亚、西亚、中亚的贸易额占比较小,在1%左右,变化不大。
3)分国家来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联邦、越南、乌克兰、菲律宾、印度、新加坡、波兰分列主要农产品、食品贸易前十。其中印度尼西亚以28.8%的贸易额占比独占鳌头,其次是马来西亚16.1%,第三是泰国13.5%,第四是俄罗斯联邦13.1%,第五是越南8.9%。2016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蒙古、匈牙利、土耳其等国贸易额同比增长较快,除乌克兰外均超过10%。
跨境电商如今已经成为食品贸易的重要平台。截至2016年,超过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通过电商走进了中国。休闲食品、酒类、水果、海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销量最高的品类。来自各国产地的原料也成为商品优质的标签,如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逐步从潮流新品演变成大众商品。作为2016年的水果明星,智力车厘子、墨西哥牛油果在2016年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此外,阿根廷红虾、厄瓜多尔白虾等进口海产也走上了百姓餐桌,特别是各种节日期间,销量大幅上升。菲律宾7D芒果干、印尼进口果蔬干、丽芝士,越南进口LIPO面包干等食品也畅销全国,成为城市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零食。
光明食品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现场,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海博香港万安食品公司展柜前人头攒动,现场烹饪的由海博万安公司代理的进口牛肉,让众多观众加入排队行列。海博万安食品公司隶属海博投资,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在港从事进口冻品和食品的贸易企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口肉类冻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牛羊肉冻品占香港市场的份额达30%多,占澳门市场份额的60%,是港澳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人心,我们食品货源的选择空间将越来越大。”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开展食品贸易尚面临几大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食品贸易也面临一些瓶颈。首先是进口关税问题。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普遍较高,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带来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为主,其关税壁垒均处于较高水平,这对相互间贸易构成一定阻碍。一是进口关税过高,如俄罗斯麦片进口进口关税为25%-30%,橄榄葵花籽油进口关税为25%。二是海关税率和国内销售税率不统一,例如对于混合橄榄油国内销售增值税为11%,但海关增值税为17%。
清关商检问题。一是清关成本高,如产品已有国内有机认证了,还需提供美国有机认证,否则无法清关。二是标准接轨难。以原产国为例,欧盟标准是原料来自哪个国家即可认定原产国,中国国标以最终成为产品的国家来进行认定,造成标准不一致,符合中国的意大利不能出口,对方欧盟中国不能进口。在实际进口业务中,常出现中国国标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情况。三是新型商品迭出,但不在中国国标清单,产品报关被告知产品没法定性,没法归类,无法清关。四是贸易便利化软件水平普遍不高,海关清关效率、过境管理的透明度、通关手续的烦琐等均对贸易畅通起到阻碍作用。卫生证书流程较慢,从产品进口到商检出具卫生证书一般需20天以上。
质量标准问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国家甚至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优化进口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进口前准入、进口时查验、进口后监管,要求对进口企业建立健全全质量追溯体系,对进口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才能保障‘一带一路’进口食品产业发展的秩序。”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士说道。
物流运输问题。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运输效率较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占比超过60%,铁路运输比重也较大。国家间存在铁轨标准不同、运输线经营主体不同、往返货物运量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了运输效率。同时,通关效率不高也使口岸货物流通受到影响。
金融结算问题。目前金融支撑贸易的能力较弱。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本币结算规模较小,截至2016年6月,中国与19个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中资银行在沿线18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仅在卡塔尔、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匈牙利5个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行,仅在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建立了本币互换清算网络,难以满足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表示说:“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中国对乳制品、油料、棉花、肉制品等有较大的需求,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贸易,有利于丰富中国的食品农产品供应,有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要承接这一‘风口’,政府和企业一要加大对沿线国家食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研究,推动技术标准一致性建设。二要加强食品农产品安全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与相关国家制定食品农产品安全战略发展合作计划,建立和完善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协会等在内的长效联络合作机制。三要全面推动食品农产安全大通道建设,加强食品农产品安全通报信息互通,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