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黑窝点  烟台  黑作坊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论坛:群贤毕至话“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1
核心提示:2017年10月26-29日,“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成立大会暨创新论坛”在素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召开。开幕式后,十余位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及厂商代表就科学研究、技术成果、中心建设等话题展开探讨,群贤毕至话“创新”。
   2017年10月26-29日,“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成立大会暨创新论坛”在素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召开。开幕式后,十余位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及厂商代表就科学研究、技术成果、中心建设等话题展开探讨,群贤毕至话“创新”。
 
  报告题目:低维度人工微结构及其高性能生物传感和芯片
 
  报告人:西南大学、苏州科技大学 李长明教授
 
  当前,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已在食品、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制造高性能的生物传感和芯片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李长明教授团队利用低维度微结构材料独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了一、二、三和多层不同的纳米结构,同时利用复合、修饰及化学反应等手段,改善了传感过程中的热力及动力限制,发展了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为医学诊断、食安检测、环境检测、新药开发领域的应用提供一项潜力十足的分析技术。
 
  报告题目:表面态增强光催化效能的研究
 
  报告人:清华大学 朱永法教授
 
  回顾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之余,朱永法教授重点介绍了表面氧缺陷结构与共轭π分子杂化两项光催化研究及最新进展。通过表面缺陷结构的可控形成,使光催化材料的表面态与价带结构重叠,使电子从价带顶到导带底的跃迁几率大幅增加,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高,光催化活性也成倍提高。而通过共轭π分子的表面杂化,也可大幅度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本征活性,从而产生可见光活性。
 
  报告题目: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新技术——从跟踪到创新再到应用
 
  报告人: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在敞开式离子源实时直接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的基础上,报告重点介绍了团队开发的离子体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等几项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新技术,并探讨其在水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应用。值此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成立之际,刘虎威教授也寄语青年砥砺前行,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做出贡献。
 
  报告题目:激光测量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 杨中民教授
 
  激光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众多领域的重大变革,杨中民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团队在激光感知与测量研究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研发相干瑞利散射型分布式光纤振动测量系统、布里渊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测量系统、高灵敏度分布式光纤振动测量系统等,在铁轨振动监测、海洋安全监测、车辆轨迹跟踪、线路温度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报告题目:表面原位低能电子显微应用和发展
 
  报告人:重庆大学 唐文新教授
 
  报告以近期研究进展为例,重点介绍了重庆大学设计并成功建立的独特三磁偏转的像差纠正低能电子显微镜(AC-LEEM)/光电子显微镜(PEEM)/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HT-STM)平台。系统实现了原位实时在实空间、易倒空间和能量空间同步对低维材料进行多尺度生长过程和表征的研究,完成了从原子水平到大尺度探测可控生长动力学过程,下一步还将探讨其对低维超快磁动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超快过程的潜在应用。
 
  报告题目:夯实校级分析测试平台,助力“双一流”建设
 
  报告人:南京大学 董林教授
 
  结合自己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近10年的工作体会,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高校平台建设具体案例,董林教授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分析测试平台在发展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新机遇下,只有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展方法技术研究并开展研究型测试、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前沿、解决社会或行业实际需求,方能让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尤其是青年人在“双一流”建设大潮中立稳脚跟、夯实基础。
 
  报告题目:高校测试中心建设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厦门大学 张勇教授
 
  站在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角度,报告对全国高校中心概况、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心发展的要求等内容展开了阐述。面对高校中心存在的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等问题,张勇教授提出应加强高校检验检测机构队伍建设(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关键岗位、仪器管理实验人员),加强高校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检测能力、分析测试方法、标准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使高校测试中心真正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撑体系、专业建设的助推器。
 
  报告题目:原子分辨的表面成分表征在金属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人:天津理工大学 罗俊教授
 
  罗俊教授介绍了团队利用STEM方法成功实现数种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元素表征,不仅清楚阐明了催化剂表面上每种元素的单一晶格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外延生长结构,而且在原子分辨尺度上揭示了这些表面结构在电化学过程中的演变,获得同时具备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表面结构。这些工作为调控纳米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其电催化性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展示了球差校正STEM技术的一些新应用。
 
  报告题目:赛默飞材料科学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介绍和展望
 
  材料分析测试新平台-赛默飞全新Talos F200i场发射(扫描)透射电镜介绍
 
  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王斌杰(左)、葛青亲(右)
 
  在上周举行的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上,赛默飞全新发布了一款场发射(扫描)透射电镜Talos F200i。据杨光介绍,该产品拥有先进的自动化功能,可确保较高的分析效率,并且能在不同的用户权限之间快速、轻松地进行切换,其直观的界面使用户可在各种实验室应用中进行高分辨成像和分析,较小体积和简洁设计也为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提供便利。报告中,葛青亲也介绍了赛默飞材料科学部门下的全线产品和分析技术,让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用户对赛默飞材料科学相关仪器及应用有进一步了解。
 
  报告题目:微萃取与质谱联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人:中山大学 栾天罡教授
 
  栾天罡教授团队针对复杂基体样品中的痕量化合物分析,以分析技术为切入点,研制了新型的原位离子化固相微萃取探针,并发展了复杂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化合物的直接、快速、灵敏及微尺度原位分析方法,建立了SPME探针原位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获得多种复杂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水平、成像分布、生物累积特征等信息。此外,团队还利用原位离子化SPME探针开展了脂质组学研究,实现原位、活体及微尺度条件下对单一小型环境模式生物体及细胞的磷脂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组学研究。
 
  报告题目:基于光敏氧化的可视化分析检测
 
  报告人:四川大学 吴鹏教授
 
  光敏氧化是一种常见的高级氧化模式,一般通过光敏剂敏化产生单线态氧。吴鹏教授团队发现单线态氧能够高效氧化TMB、OPD等一些过氧化物酶底物,因此结合DNA对一些光敏染料的荧光调控,消除非辐射跃迁,调控其磷光并产生单线态氧,实现对过氧化物酶底物的可控氧化。结合DNA和适配体对目标物的选择性识别,团队发展了一种通用可视化平台,用于目标物的高灵敏度裸眼检测。
 
  报告题目:高校分析测试平台中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作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丁延伟
 
  色谱、质谱、光谱等分析检测技术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正“大行其道”,相比之下,热分析与吸附技术虽然“曝光度”较低,但也在分析测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丁延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热分析与吸附工作的经验,就两种技术在高校分析测试平台中如何发挥作用、及如何提高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数据质量等方面给出建议,给出热分析与吸附曲线解析的诸多心得与“诀窍”。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