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12日下午,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指导、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和天津市环境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的BCEIA 2017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层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E231会场召开。
辽宁分析测试研究院 刘成雁(左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 高志贤(左四)为大会致开幕辞
此次会议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张峰主持,辽宁分析测试研究院 刘成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 高志贤为大会致开幕词。此次会议主要围绕着食品安全最新检定技术、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研发等内容展开。
以下为部分精彩报告内容:
报告题目:《整合创新鉴定技术,助力食品安全监管》
报告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副院长 路勇
路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食品安全抽检的情况。路勇谈到,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5.7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6.8%。2017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组织食品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7%。接下来,路勇介绍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职责和发展概况。路勇讲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技术支撑单位,以全面支撑食品安全监管为目标,努力推进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助力实现“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的转变。
中检院紧密围绕总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技术需求,有效整合技术资源,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科学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中检院发展形成了1、2、2、8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格局,即1个基本目标、2项重点工作、2个支撑体系、8个技术平台。
报告题目:《进口食品境外企业注册监管简介》
报告人: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处长 王刚
王刚谈到,进口注册是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工作的简称,进口注册实施目录现包括肉类、水产品、乳品及燕窝产品四个类别。目录内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应当获得注册后,其产品方可进口。2016年底,现有89个国家地区16033家相关境外食品生产企业获得注册资格,并对外公布。相比2011年初13个国家309家境外企业注册的规模,闲杂注册的国家地区范围扩大了近7倍,注册的境外企业数量增加了约52倍。
王刚介绍到,进口注册工作的原则是在科学和数据的基础上,严格实施境外企业注册准入,动态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报告题目:《应急条件下饮水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报告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 常务副主任高志贤
高志贤讲到,应急条件下食品和饮水安全保障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现场快速检测是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的基础。接下来,高志贤谈到了课题组多年来所做的一些成果,包括:兽药分子印迹聚合物、仿生光子晶体和单域抗体库等。最后,高志贤介绍了国际饮水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进展》
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静研究员
王静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和展望三个方面为现场观众做了介绍。王静指出,快速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落实法律要求、实现科学监管的基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采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调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
王静谈到,新《食品安全法》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强化了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县乡政府绩效考核范围。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接下来,王静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已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已有的食品安全快检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酶抑制法、PCR法、拉曼光谱法。同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基体分散固相萃取、分子印迹技术、免疫亲和色谱、凝胶层析、加速溶剂提取和微波辅助萃取等);另一部分为快速检测技术(免疫学方法、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化学传感器、化学检测试剂盒和光谱检测技术等)。此外,针对于已有的快检技术,王静谈到现代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特点是:(1)最好集采样、萃取、净化、富集、预分离和进样于一身;(2)能适应处理复杂介质、痕量成分、特殊性质成分分析的要求;(3)减少操作步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4)减少甚至不用有机溶剂—环保绿色;(5)实现在线、自动化和小型化。
最后,王静谈到,快速检测仪器应用和推广目前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缺少标准以及高效的前处理方法。
报告题目:《沃特世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检测技术进展》
报告人:沃特世公司,市场开发部高级经理蔡麒
蔡麒分享了沃特世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所取得的技术创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沃特世如何通过UniSpray(一款ESI兼容的适用于多类型化合物多成分分析的创新型离子源)、APGC(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UNIFI-QTof(基于UNIFI科学分析系统的QTOF非靶向筛查解决方案)、Progenesis QI-QTof(针对食品组学、营养组学和暴露组学的数据处理信息学解决方案)以及REIMSLiveID(保障食品供应链的一种创新的测试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帮助用户实现高效准确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检测,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建设提供最可靠的检测技术支持。
报告题目:《靶向蛋白组学在食品微量蛋白质定量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任一平
任一平讲到,靶向蛋白组学技术是一种针对目标蛋白质的生物标记肽段进行检测,最终达到对目标蛋白定量的检测技术。靶向蛋白组学的检测对象是针对已确定的目标蛋白质,通过将已知的蛋白组学数据库与蛋白酶特异性酶切技术相结合,筛查和选择适合的特异肽段,进而在三重四级杆质谱中运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建立相应的定量检测方法。接下来,任一平介绍了靶向蛋白组学的主要分析流程。
报告题目:《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评估中的应用》
报告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心实验室主任 李凤琴
李凤琴介绍了传统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具有的缺陷,即不能提供深入了解控制微生物特性潜在的分子生理机制信息。因此,未来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发展方向为:基于组学技术对种内某一株、整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进行评估:基因测序、基因转录、蛋白质分析和微生物代谢表征。
报告题目:《食品和农产品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研制》
报告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王伟
王伟从谷物霉变与真菌毒素的非破坏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研制、禽肉品质的光谱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纯正山茶油鉴别技术与软件分析平台搭建和油茶壳籽分拣及茶籽等级分离设备设计四方面,为现场观众做了介绍。
报告题目:《蒙牛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实践分享》
报告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系统风险评估部总监 靳义
靳义介绍了蒙牛集团的食安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审核和信息化保障。
报告题目:《纳米颗粒在植物体中的迁移和在食品中的检测》
报告人:PerkinElmer公司DAS事业部,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 姚继军
报告题目:《基于质谱裂解规律的食品有害物筛查技术》
报告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所长 张峰
张峰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检科院的三大任务:一是政府技术支持,例如应对“臭脚盐”突发事件、应对“供港活猪瘦肉精”事件等;二是科学研究,其中重点介绍了2016-2017年度代表性科研项目;三是社会服务,例如茅台技术开发服务等。
报告题目:《茅台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报告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主任 吴建霞
报告题目:《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地溯源技术应用》
报告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副所长 袁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