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第三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酯化虾青素的消化吸收及稳定特性研究—周庆新副教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5
核心提示:酯化虾青素的消化吸收及稳定特性研
   周庆新  副教授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功能脂质制备及运载体系设计研究。
 
  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先后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相应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多家企业进行了产业化转化和应用技术合作。
 
  近三年承担及参加科研项目:
 
  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项目,《微纳米运载体系对红球藻虾青素酯吸收代谢的影响机制》,7万元,2016—2018年,负责人;
 
  2、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南极磷虾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60万,2017—2019年,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子结构与食品基质对虾青素酯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机制》,78万,2016—2019年,第三位次。
 
  报告题目:
 
  酯化虾青素的消化吸收及稳定特性研究
 
  摘  要:
 
  虾青素(Astaxanthin)作为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降低氧化损伤等多种生理活性。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虾、蟹、藻等海洋动植物体内,且多以酯化虾青素(即虾青素酯,Esterified astaxanthin)的形式存在。目前,脂肪酸链结构对虾青素酯生物利用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特性尚不明确,直接将虾青素酯作为功能因子代替游离虾青素在食品、药品行业中使用尚缺乏理论依据。本研究打破以往将游离态虾青素作为膳食因子的观念,以其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酯化态虾青素分子为目标物,建立虾青素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体外模拟试验和体内动物试验对不同分子结构虾青素酯的消化吸收特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阐述了虾青素酯结构-生物利用率、结构-稳定性之间的规律,为虾青素膳食功能因子的选择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体结论包括如下几点:
 
  1. 以雨生红球藻来源虾青素酯为原料,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并与游离态虾青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虾青素酯进入模型小鼠体内后,首先在小肠内水解成游离态虾青素,然后主要在小肠部位被生物体吸收,少量在大肠部位被吸收,其中不同肠段对虾青素的吸收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虾青素酯组实验小鼠粪便中总虾青素的排泄量明显低于灌胃游离态虾青素组,且游离虾青素在实验小鼠体内的排泄速度比虾青素酯快,两组实验小鼠在灌胃24 h后收集的粪便中几乎再无虾青素检出;虾青素酯的灌胃剂量对小鼠的排便量无显着影响,但是对生物可接受率有显着影响;虾青素酯组实验小鼠血液和肝脏中虾青素达最大浓度的时间比游离虾青素组延迟3 h,且虾青素在肝脏中的最大积累浓度比血清中约高出3倍;虾青素酯组和游离虾青素组实验小鼠的血清AUC值分别为(3.72±0.98)h·μg·mL-1和(2.09±0.63)h·μg·mL-1,反映出虾青素酯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游离虾青素;实验小鼠对不同虾青素异构体的吸收蓄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3-顺、全反式和9-顺;长期灌胃试验表明,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组织器官的蓄积具有靶向性,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脾、肌肉和脂肪等组织中,且虾青素酯组试验小鼠体内虾青素的蓄积量显着高于游离虾青素组。
 
  2. 利用化学法和柱层析色谱法,合成并制备得到不同脂肪酸链结构和酯化程度的虾青素酯系列物——醋酸虾青素单酯(Asta-C2:0)、醋酸虾青素双酯(Asta-C2:0/C2:0)、辛酸虾青素单酯(Asta-C8:0)、辛酸虾青素双酯(Asta-C8:0/C8:0)、棕榈酸虾青素单酯(Asta-C16:0)、棕榈酸虾青素双酯(Asta-C16:0/C16:0)、二十二碳六烯酸虾青素单酯(Asta-C22:6)、二十二碳六烯酸虾青素双酯(Asta-C22:6/C22:6)。通过体外稳定性试验发现,不同分子结构虾青素酯的热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sta-C16:0/C16:0>Asta-C16:0>Asta-C8:0/C8:0>Asta-C8:0>Asta-C22:6>Asta-C22:6/C22:6>Asta-C2:0/C2:0>Asta-C2:0>Astaxanthin;耐紫外光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sta-C22:6>Asta-C16:0/C16:0>Asta-C16:0>Asta-C8:0/C8:0>Asta-C22:6/C22:6>Asta-C8:0>Asta-C2:0/C2:0>Asta-C2:0>Astaxanthin,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酯的稳定性优于游离态虾青素,且其稳定性受到碳链长度、不饱和程度、酯化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和模型小鼠体内实验发现,不同分子结构虾青素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sta-C2:0>Asta-C2:0/C2:0>Asta-C22:6>Asta-C22:6/C22:6>Asta-C8:0>Asta-C8:0/C8:0>Asta-C16:0>Asta-C16:0/C16:0>Astaxanthin,其体外酶解效率与体内生物利用率表现出非一致性。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