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食品质量安全工程研究院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副主编
毕业于浙江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兼任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理事,国际期刊《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副主编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编委。迄今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在食品安全品质、过敏原及免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迄今共同出版国际学术专着3 部,科学普及专着4 部,参编高校专业教材2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 项。迄今共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54 篇,其中37 篇被SCI期刊源全文收录(学科TOP论文10 篇)。近年来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 次、三等奖1 次,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次、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 次、“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论文奖1 次等。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重点资助等人才计划项目等。
报告题目:
对虾主要过敏原定量检测及其致敏反应调控机制研究
摘 要:
食物过敏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热点,随着对虾等食物过敏人群呈逐年持续上升趋势,相关基础研究、机制解析和检测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前期调研结果显示,对虾食物过敏主要由原肌球蛋白(TM)和精氨酸激酶(AK)等引起,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主要过敏原以及有效缓解调控其致敏反应是食物过敏监管和防治的基础。
本研究首先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毛细管电泳,研究两种对虾主要过敏原的同时检测技术。我们利用DEAE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对虾全蛋白提取物进行分离,再用毛细管电泳对分离产物进行定量检测,最终灵敏(检测限达1 μg/mL)、快速(检测耗时小于6 min)而准确(回收率高于90 %)地实现了原肌球蛋白和精氨酸激酶的同时检测。另一方面,我们以原肌球蛋白致敏小鼠模型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益生菌口服灌胃评价了不同益生菌对对虾过敏症状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凝固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09.712,Bc)和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14.518,Binf)干预组的小鼠在原肌球蛋白刺激后未出现腹泻、皮丘、足趾肿胀充血等表观过敏现象,并显着降低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组胺的水平,对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虾原肌球蛋白过敏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Bc能够抑制mTOR信号通路,导致下游STAT3磷酸化水平的抑制和GATA3蛋白含量的降低,并诱导Foxp3基因的表达。而Binf能够诱导抑制性的CD103+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深入的统计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中Dorea菌属和Ralstonia菌属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最终这些效应都导致了脾脏、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抑制了Th2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的发生。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对虾主要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建立,为食物过敏的监管、控制和标识提供技术支撑;缓解对虾过敏原致敏反应的益生菌筛选及调控机制研究,为食品过敏的预防及寻找其治疗新靶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